《老子》老子簡介
歷史上老子的身份模糊,司馬遷認為老子疑似有三個可能,分別是:李耳、老萊子及太史儋。其中認為是老萊子的理由只有出生地相同,所以這個理由最為薄弱。
太史儋是戰國時周王室太史官,生卒年不可考,但有一條記錄是:周烈王二年、秦獻公十一年(前374年)太史儋從成周西去秦國,見到秦獻公,對秦獻公說:「開始周朝與秦國合而分,分開五百載複合,合七十年而霸王者出現。」但以孔子的生卒年來看,太史儋應是孔子往生後才出生,這和孔子問道於老子的事件時間上是矛盾的。
李耳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推敲出老子姓老,氏李,名耳,字聃。
近代更有人提出顛覆性的想法,猜測老子其實不是一個人,而是古代耆英們的總稱,《老子》一書更不是一人所著,而是諸多人士的言論總集;當然,以上在目前都屬不可考的範疇。
至於《老子》一書,有一個傳說是:當時身為史官的老子不忍見周朝衰落,同時也為避禍而西出函谷關,被時任守關要職的關令尹喜攔住,邀請作客並向他請教周禮。老子在當時總結思想著述後留下此書騎青牛而去。
傳說的不清不楚,正是許多神話托依的所在,古書的沒有標點,更是「一本著作,各自表述」的好題材,這也正是古文學的迷人之處。在漫長的歲月作用下,現代人探討《老子》的角度,應該不在於怎樣才是原文的正確用字,而是在探討過程中領悟而實踐的人生大道吧!
上一篇:《老子》編者序
下一篇:《老子》原文推復編排說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