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07年李元興版


  清,乾隆年間,大量閩南人渡海來台,港仔嘴(又名坎頂)因地勢較高又位於今新店溪與大漢溪匯流處,有如河港之嘴而得名。當時此處居住少許平埔族與閩南人,皆以務農為生,為祈求豐收及平安,居民於臨近港仔溝(現萬板橋)之大榕樹下,恭置一小座土地公廟,為本宮前身。

  西元一九一二年(日據時代大正元年),林本源家族見小廟香火鼎盛,便提獻港仔嘴一二七地號土地做為建廟用地。隔年信徒們踴躍添油香,請師傅牽線釘板、訂定座南朝北之方位格局;當時以石材為建廟地基,再以『土塊』砌牆,鋪蓋閩南式紅瓦為廟頂;廟內奉祀福德正神為主神,並伴祀土地婆及守護神-文、武判官(掌管土地公交代之事);佛像以黃土為主材料雕塑,土地產權登記為「土地公」,以當時區莊長林慶芳為管理人,廟身於菊月大功告成。

  西元一九二五年,信徒黃阿白等人籌設一具有南管戲曲性質之聚慶堂軒社,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及十五日迎神遶境時,於廟前表演「南管白字戲」和「鑼鼓吹打陣頭」,增顯地方傳統文化色彩。

  本宮後歷經里長黃永義增建廟宇前拜亭、市民代表蘇林彬與里長林成章加高廟頂高度,屋簷處加用彩繪玻璃雕塑龍鳳仙花,廟頂改舖琉璃瓦、縣議員郭佑福與里長黃遠次於廟前籌建二樓高之演戲康樂臺及聚慶堂軒社館址(惜於萬板橋建橋時徵收)、里長蕭百芳再增建拜亭長度並完成臺北縣政府之寺廟登記,

  廟名為板橋市港仔嘴福德宮、里長傅吉城承襲前人之體制禮節擴展廟務、里長郭小萍完成登記複查並依章程規定正式設置管理委員會,確定管理者由里長兼任改為由管委會專管形式。在眾信徒們踴躍捐金下,管委會承眾人之願,大力整頓廟宇周圍環境;購置金爐、設花圃,且於花圃牆面雕金龍、彩飛鳳,使廟宇煥然一新,乃有今日之榮景。

財務委員 李元興 西元二OO七年桂月 恭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第45籤 辛巳籤整體詳解 附影音版簡解

第40籤 庚午籤 三元會葛其量夫妻相會

第41籤 庚申籤 王小姐為色事到禍審英月